image

這兩天在電視上看到一個不怎麼太引人注意的新聞。一位從美國嫁來台灣的媳婦在談話性的節目中提到,台灣聞名國際的鼎泰豐餐廳在菜單上的英文翻譯上也出了紕漏。原本用來提醒客人小心小籠包燙嘴的一句簡單的話「Be careful. It is hot.」,結果漏了一個「is」,變成「Be careful. It hot.」

這位美國來的媳婦看到了這個明顯的錯誤,還特地把菜單拍了下來,利用上節目的時候公開提醒一下鼎泰豐,順便也幫觀眾上了一下英文課。

她說,這樣寫的話,難道要讓看到人覺得鼎泰豐的小籠包很「性感」嗎?鼎泰豐的小籠包又沒有比別家的小籠包「性感」。

當然hot這個字除了熱、燙之外,的確也有性感的意思。只不過不管是哪一個意思,都是當成形容詞來用。既然是用作形容詞,「it hot」這樣的用法在文法上就是錯誤的;既然在文法上已經錯了,鼎泰豐的小籠包恐怕也不會從很「燙」變成很「性感」。換句話說,即使這句話的文法用對了,只要你「心存邪念」,還是可以把「It is hot.」解釋成「這個小籠包很性感」。

 

為求慎重,我特地翻了一下字典,看了一下「hot」這個字的用法。字典上寫了一長串,當形容詞用的hot除了上述的兩種意義之外,還有十幾種相關的解釋,包括:剛做好的、最新的、辛辣的、激烈的、熱中的、逼近的、憤怒的、快速而即興的、令人不快的、好色的、偷來的、臭味很強的、被通緝的、高電壓的、放射性的等等。不過,看來這裡面還是只有熱、燙的意思比較適合用來形容小籠包,會被誤會的可能性不大。

而在比較少見的情形下,hot這個字也可以當做副詞或動詞用。當作副詞用的時候,可以視為形容詞的敘述性用法,例如:

The sun shone hot in my face.

意即:太陽熾熱地照在我的臉上。不過顯然菜單上的用法和副詞完全沒有關係。

如果是當動詞用呢?這樣不是就不用「is」了嗎?但是文法上還是有錯,因為「it」是第三人稱單數,所以當動詞用的hot,要嘛就要用現在式的hots,不然也該用過去式的hotted;像「it hot」這樣的寫法還是過不了關。

就意義上來說,當動詞的hot是加溫、加劇的意思,和「性感」好像也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結論就是,鼎泰豐菜單上寫的「it hot」是屬於文法上的錯誤,並不是意義上的錯誤。外國人看到了,應該會把它視為「菜英文」而莞爾一笑,但大概不致於像那位美國來的媳婦一樣把它誤認為「性感的小籠包」吧。

但畢竟英文不是我的母語,我也不確定我這樣的理解是不是有錯,也有可能美國人真的有「it hot」這樣的用法,而且指的就是「這很性感」也不一定。只有請學有專精的高手哪天幫我們指正一下了。

新聞的後段訪問了鼎泰豐的公關人員。她出示了現行的菜單,表示目前菜單上的英文已經是正確的「It is hot.」,但也表示歡迎消費者的監督與指正云云。

其實像這種英文翻譯錯誤或不適當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可說是俯拾即是。這件事之所以有新聞價值,除了電視台可能要幫自家的談話性節目打廣告外,應該主要是因為鼎泰豐對於外國遊客的高知名度,以及隨著聽奧在台北舉辦,城市的國際化指標又開始被重視了起來。

在台灣大家都看得懂中文,所以不會感覺到英文的標註很重要。但如果我們到了非英語系的其他國家,街上的招牌看不到半個英文,或是看到的盡是些不知所云的英文時,自然就會感到這種痛苦了。所以各項設施的英文是否有充足而正確的英文標註與說明,的確關係者這個城對外國來的遊客是否友善。

然而在把許多我們熟悉的事物用英文表達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困難或錯誤。我記得有一次和同事在大陸出差坐火車的時候,同事在車廂裡看到一個牌子,上面寫著「YOUDIAN WEIXIAN」。他看了半天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就問我看不看得懂。

我看了一下,就告訴他這是「有電危險」的漢語拼音。同事恍然大悟,但也對於這種英文感到哭笑不得。在台灣,一定是用「danger」這個字來表示危險,也許再配上一個閃電的符號,這樣不就明白多了?誰看得懂什麼「YOUDIAN WEIXIAN」啊?

其實這「YOUDIAN WEIXIAN」並不能算是英文,應該算是中文。大陸上的漢語拼音就相當於我們的注音符號,可能是顧慮到許多文盲看不懂方塊字,所以在許多地方就搭配上或改用這種用英文字母拼音的方式來表達中文,至少學拼音要比學漢字容易得多了。許多人認為大陸的英文翻譯都直接音譯,毫無水準可言,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因為他們看到的只是另一種中文的表示法,根本稱不上是翻譯。

既然漢語拼音只是換湯不換藥的中文,如果真要國際化,還是得靠意義準確的英文翻譯才行,所以許多地方的標示開始出現了許多「真」的英文。但一涉及到翻譯,就有翻譯者語言程度的問題,不可能完全沒有爭議。像前述鼎泰豐的錯誤還算是無傷大雅,因為那只是明顯的文法錯誤,並不影響閱讀的人對於事實的理解,但有些錯誤就比較離譜了。

兩三年前我在上海,也是坐火車,不過坐的是新的「和諧號」特快車。這種火車有點像台灣的老自強號,是採用分散動力的設計,不過跑起來更快,時速可以到200公里以上。大陸稱這類火車叫做「動車組」。我在上海火車站親眼看到他們在候車室的標示牌上把「動車組」的英文翻譯成「Move the Vehicle Crew」,稍微有點英文常識的人看了應該都會噴飯吧,想必外國人看了更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現在改了沒有。

上海已經算是國際性的大都市了,指標性的火車站都出現這種彆腳翻譯,就別說是其他的小地方了。為了怕被批評只懂漢語拼音,聽說還有鐵路單位把「貴陽」翻譯成「Expensive Sun」而非「Guiyang」,矯往過正的結果同樣讓人啼笑皆非。

不要笑大陸程度差。記得幾年前的一則新聞,同樣是鐵路單位,我們的台鐵也鬧了一個笑話,居然把廁所裡的「烘手機」翻譯成「Dry the Handset(把手機烘乾)」。真是不遑多讓。

我並不是要取笑這些翻譯,只是覺得翻譯這些東西雖然看似事小,但其中卻有頗大的學問,也有不少改進的空間。其實只要懂得檢討、知錯能改,這些英文的翻譯就會越來越精確的。除了對國外的朋友方便,我們也可以從這個過程中學到不少,對提升自己的英文程度有些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狐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