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這個詞在台灣有許多不同的意義,但彼此之間卻也存在著一些關聯。它可以指的是民進黨內的一個派系、高雄捷運的一個車站、一個戒嚴時期黨外民主運動人士創辦的雜誌,也可以指的是一個發生在1979年的政治性群眾事件。除了這些之外,它還是一首動聽的歌曲。

選舉將至,做為歌曲的《美麗島》又意外成了社會的注目焦點。在國民黨最近發布的電視競選廣告中,竟然破天荒地把這首綠營一向愛用的歌曲當作主題曲,乍聽之下似乎頗讓人有時空錯置之感,當然也引發了立場不同人士的不同意見。藍營認為這是創新訴求的選戰策略,綠營則批評這根本是一種精神上的剽竊。

《美麗島》一曲是由二十世紀七○年代的民歌創作者李雙澤的作品。李氏本人並沒有什麼特定的政治立場,《美麗島》的創作背景亦然,只是表達一種對土地的情感和對先民開拓精神的崇敬。不過後來因為黨外人士的傳唱,這首歌也漸漸被賦予了一些政治上的義涵。後來的美麗島雜誌便以之為名,而因為美麗島雜誌社在高雄發起的一次遊行活動,也導致了著名的美麗島事件。

不過和政治的牽連卻給《美麗島》這首歌帶來了无妄之災,原本只不過是一首優美醇厚的民歌,從此被當局列為禁歌。當然,禁歸禁,許外黨外人士還是照唱不誤。然而也不是所有黨外人士都喜歡這首歌,有些人覺得這首「國語歌」光在語言上就缺少了本土味。

所以嚴格說起來,《美麗島》實際上並非黨外人士的專利,而是他們在作者不知的情況之下(李雙澤早在1977年過世,生前並沒有發表這首作品),長期「借用」了這首歌,借用的過程中也沒有順利獲得高度的共識。

當民進黨繼承黨外正統之後,也順利繼承了《美麗島》一曲的使用權,在各大集會和選舉造勢場合大量演唱。不過諷刺的是,當初在《美麗島》的旋律中取得政權的阿扁後來差點被同樣的旋律逼下台——在2006年的「反貪倒扁運動」中,「九一五圍城」的主題曲之一,就是《美麗島》。作為美麗島事件的最大受害者,施明德自然比起最大的受益者陳水扁更有資格唱這首歌,於是《美麗島》又被另一個政治目的借用了。

更諷刺的是,三十年後的今天,當初查禁《美麗島》的國民黨居然以它當作總統競選廣告的主題曲。李雙澤先生若是地下有知,對首作品在自己身後被不同的政治團體爭相輪番借用,不知道有何感想?

時光經歷數十載,台灣的政治環境早已有了很大的改變。當初熱心黨外運動,在美麗島雜誌的創刊酒會上高唱《美麗島》的楊祖珺,早已在政治鬥爭的漩渦中被她自己參與創立的民進黨除名。今天的藍綠陣營也已經在目標和本質上,與當年的的黨內黨外有所不同,然而真正感動人心的音樂作品卻在歷經風雨後依然流傳下來,並不會因為人們如何利用它而貶損自身的價值。

文藝的影響是久遠的,價值往往超越短視的政治利益。如果不同立場的政治人物,能藉由文藝的交流來建立一些彼此的共識和互信,即使只是形式上的利用,對於對立嚴重的社會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說不定哪天除了國民黨真心唱好《美麗島》之外,民進黨也唱起《中華民國頌》,那麼台灣的民主政治就真的成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狐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