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前兩天的新聞:有一名公車司機,因為行車途中看到有長者沒有座位,因而要求某位女乘客讓座。沒想到女乘客拒絕讓座,司機情急之下,脫口對她說出「跟畜牲一樣」這樣的話。結果女乘客就因為這句有侮辱性質的話提出告訴,而司機也遭到了檢察官起訴。

報導中說,這位司機原本只是好意提醒佔用博愛座的乘客讓座,想不到卻因為涉及公然侮辱罪而被起訴,因此心情大受影響。他的同事也替他抱不平,說他擔任司機十多年來,為人一向和善,但這一回卻熱心過頭,反而讓自己吃上官司。

看到這則新聞的人,應該也都會像司機的同事一樣為他叫屈。同時也會在心中批評這名女乘客:不讓座就是不對,被罵也是活該,怎麼還能理直氣壯地去控告司機呢?

即使記者看似客觀地描寫了這件事,我們也彷彿也清楚地看到了其中角色的鮮明形象。

一個是盛氣凌人的乘客。她堅持不讓座,雖然不符合社會大眾對於公德心的期待,但在法律上卻站得住腳,也十分懂得爭取自己的權益。

一個是富有正義感但拙於言辭的司機。他路見不平,但卻沒有能圓滿解決讓座爭議,而且不慎在法律上侵害別人,還可能因此付出昂貴的代價。

第一回合結束。乘客贏了法律程序,但卻輸了社會觀感。而司機的狀況正好相反。如果為此進行一項民意調查,要從司機和乘客之間擇一支持的話,我想司機的支持度應該會遠高於女乘客。

然而,我覺得在這個事件中,還是有些關鍵的細節沒有交代清楚。而這些細節卻可能是讀者在內心做出評價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這名乘客為什麼不讓座?只是因為她不想讓座,還是有什麼難言之隱?我看了幾種不同媒體的報導,但也許這太過瑣碎,好像並沒有人對此進行詳細的探討。

其次,到底司機要求乘客讓座的過程為何?「像畜牲一樣」應當只是結果,在此之前想必還有其他的爭執。爭執的焦點何在?除了讓座是否還有其他的問題?可惜我們也沒有看到媒體對於現場目擊者的訪問,無從了解這些答案。

假設狀況是這樣的:這名女乘客上了車之後就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下,並沒有留意到那個位置是不是博愛座。她覺得有點累,晃著晃著就睡著了,不知道車上的人越來越多,也不知道有些年長的乘客沒有位子可坐。這時司機由車上的廣播系統提醒大家要禮讓座位給老弱婦孺。她醒了過來,還搞不太清楚狀況,左右看了一下。司機的廣播又來了:「不要看別人啦,我就是說你,像個畜牲一樣。」於是全車的乘客一齊望著滿臉尷尬的她。

當然,這種假設充滿想像與臆測,不見得和事實就比較接近。然而,倘若事實真是如此,也許我們仍然不忍苛責司機充滿正義感卻不恰當的言語,但應該也比較能體諒為何女乘客要憤而提告了。因為她受到的委屈也不小。

到底真相的細節是什麼,當事人以及其他目擊的乘客應該很清楚,但我們還是無法從簡略的報導內容中得知。

這讓我想起一件往事。我太太有一次一個人搭公車,當時她正懷著我們家老大,已經有七、八個月的身孕了。上車的時候,車上的人也不多,她就選了一個博愛座坐了下來。

那時候剛好遇到某政黨發動了大遊行,有些參加遊行的民眾在活動結束後也坐上了這班公車,車上一時之間擠滿了人。我太太的座位旁恰好站了一對六十歲左右的夫妻,看來身體都還硬朗,只是在遊行中大概走了不少路,腳難免覺得有些痠吧。

我太太穿著外套,再加上坐著的姿勢比較看不出來有懷孕。那一對想苦無位子可坐的夫妻就故意在她身旁,提高了音量,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

「像我們這樣的老傢伙可憐啊,坐個公車連個位子都沒有啊!」

「就是嘛!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像話了,一點家教都沒有。好手好腳的,也不懂得讓座。」

雖然他們沒有明講,但聽到這話的人都知道這是衝著我太太來的。就因為他們也沒指名道姓,她也不好反駁這些既尖酸又刺耳的話。如果不是我太太後來先下車,讓這對夫妻和其他的乘客看到她因為起身而挺出的大肚子,不知道還要繼續忍受這些閒言閒語多久。

有時候,事情背後還有我們看不到的一面。那對夫妻後來看到了原先沒看到的那一面,也了解到某種理解上的錯誤可能對別人產生的傷害。他們需要道歉嗎?「需要!」因為他們用平白用言語凌遲了一位無辜的孕婦。「不需要!」他們又沒說是誰不讓座,是你自己要對號入座的。更何況,人都下車了,要向誰道歉啊?

回到那則公車司機因辱罵乘告而遭到起訴的新聞。那位被罵的女乘客,還是把告訴撤回吧!同一輛公車上的乘客,對事實的了解應該都勝過我們這些看報紙的,如果你有委屈,相信也早已得到伸張。看在司機的出發點並無惡意,是不是也該原諒他的一時衝動呢?而如果你真的是因為單純的不想讓座而被罵,那就更不該控告可憐的司機了。人人心中都有一把道德的尺,不論法律上的見解為何,上面的刻度都是無法磨滅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狐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