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兔馬有幾匹馬力.jpg 

幾個月前我的朋友送我一本書,書名挺有趣的,就叫做<<赤兔馬有幾匹馬力>>。他說這是另一個另一個朋友推薦給他的,後來看完了也覺得有意思,就拿來和我分享了。這赤兔馬先後服侍過呂布和關公,也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匹名馬,但馬力這觀念可十足是工業革命後西方傳來的名詞。將這兩個看似有些關聯,實際上卻很難相提並論的東西扯在一起,的確會讓人有點想一探究竟的好奇。翻了幾下後,才發現這是一本科普的書。也許自己學的就是科學,這類書通常沒辦法讓我提起太大的興趣,所以實際上看過的也不多。既然朋友覺得這本書不錯,我也就欣然接受了。

之所以提到赤兔馬,原來是因為這本書是以<<三國演義>>為場景,再藉以帶出一些有趣的科學知識。三國故事的引人入勝是大家公認的,因此放眼望去,市面上和三國有關的書不知凡幾。但這些書除了講歷史之外,談的大部份都是計策謀略,至於像這本書一樣以科學為主題的,倒真的是很少見。而且書的作者居然還是兩位韓國人。可見<<三國演義>>的影響早已不局限於小說本身,而且也不是只有中國人為它著迷。不管是在哪一個領域,都會有人想辦法和三國裡的千古風流人物搭上線。

 

至於赤兔馬到底是有多少馬力,書裡頭到底還是沒能給個答案。我想也是,印象中赤兔馬最厲害的記錄就是載著關公日行千里,同時又過五關斬六將。不過這也只能說明牠耐力驚人,還是不足以推算出牠的輸出功率折合多少馬力。倒是書裡面提到一件事是我從來沒有注意過的,就是赤兔馬的年紀問題。到關公被孫權所殺時,赤兔馬起碼已經三十多歲了,早已超過一般馬的平均年齡,更別說還要載著關公作戰突圍了。羅貫中在描寫這馬中赤兔時,應該是忽略了這個細節。

書裡面有另外一個地方有提到馬力的,不過寫的不是赤兔馬的馬力,反而是關公的馬力。作者以關公揮舞八十二斤重的青龍偃月刀來計算,推得他的輸出功率至少可達3.6馬力,約當正常人的7倍。由此可知關公的確是膂力過人。不過作者將小說中的用詞轉換成科學計算的過程,有些假設並沒有辦法做得十分嚴謹,而且這其中難免有個人詮釋角度不同的問題,所以我認為這個結果也不盡可靠。這其實也無傷大雅,重點是讀者可以在其中了解到一些基本的力學原理。

儘管這本書裡所介紹的科學原理大多簡單實用,但有些地方卻也免不了牽強附會之處。例如諸葛亮以自己當誘餌引誘司馬懿的騎兵追擊,但又以幻術使魏軍感覺到怎麼追也追不上,作者把這一點用海市蜃樓解釋。據他的說法,諸葛亮至少要距離魏軍二十公里以上,如果配合海市蜃樓的自然現象,那麼魏軍看起來的諸葛亮至少也在十公里之外。在這樣的情況下,魏軍應該根本無法辨認出看到的人是否是諸葛亮吧。又如同諸葛亮在征南蠻時遇到的四個毒泉,作者把中毒的症狀類比為四種傳染病,雖然很有創意,但仔細推敲也不甚合理。一來是症狀不盡相同,二來這些疾病大多非因飲水傳染。

而書中也有一些錯誤的地方。例如提到目前用作麻醉劑的halothane,中文應為三氟溴氯乙烷,而非三氟溴氯甲烷,這可能是譯者的疏失。不過附圖中的化學結構式也是錯誤的,畫成了三氟氯乙烷。又如在最後一章中提到:「諸葛亮死後,小說<<三國演義>>就結束了,而歷史上的三國時代還延續了三十年。」這一點顯然也是錯的。我們只能說<<三國演義>>在諸葛亮死後的情節裡的精彩程度隨著主角的隕落要打了很大的折扣,但不能說它就此結束了。<<三國演義>>還是乖乖地一直寫到了「降孫皓三分歸一統」,與歷史上三國時代的尾聲並無差別。

書裡面有一段也寫到了「中國人是出名的愛吹牛」。何以見得?作者竟然以李白詩句裡的「白髮三千丈」為例,說明人的頭髮是不可能長這麼長的。但殊不知這種誇飾的筆法中外皆然,絕對不是中國人的專利。而正因詩仙的神來之筆,才使得這動人的辭句歷久彌新。如要以此證明中國人愛吹牛,怕是不但辜負了詩的美感,也有違作者秉持的科學精神。而且如果是由一位韓國人來說中國人愛吹牛,相信很多人看了也會忍不住微笑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狐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