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提早退休了。調查氣象局在八八風災中是否失職的監察委員,除了「肯定吳德榮氣象專業知識及品行操守」之外,也撂下了另一句話。若如媒體所言,他是因受監委約詢而萌生退意,「這也是一種專業傲慢」。

這其實不太能讓人理解。既然氣象專業知識及品行操守受到肯定,不管吳德榮要不要提前退休,理由又是什麼,這都是他的自由,和「專業傲慢」有什麼關係?

而且以監委之尊,引申媒體的報導,揣測吳德榮的退休和約詢有關,再以此作文章對付一個小公務員,這也不是什麼我們期待監委所為之事。

另外還有監委把行政院長去理髮、秘書長去吃大餐都怪到氣象局「報不準、沒警告」上頭。如果真要這麼說,也只能說我們的高官太信任氣象局,期待這個設備老舊的機關能預測出神仙也說不準的事。反正報得準是應該,報不準是失職,要是報得準但是聽不懂的話,還可以冠上一個「專業傲慢」的罪名。修理這些「專業人士」,永遠不會缺少理由。

平心而論,監察院的調查不是沒有道理,氣象局也不是沒有檢討的空間。比如說豪雨特報是否適合併入颱風警報裡面?氣象局內部對警報的發布是否依照正確的程序進行?預報與客觀數據相比是否過於保守?我們不能因為氣象局的專業角色就排除人為疏失的可能,但把所有防災、救災的責任源頭都歸咎於氣象局的預報「不準」或「不貼近民眾」,那就過於無限上綱了。

事實上,如果細看監委的糾正理由,他們也不敢冒然批評氣象局的預報是不準的。氣候的變化本來就是由錯綜複雜的因素所左右,倘若有人因為天氣預報的不準確而妄加指責,頂多只是暴露出他自己對自然現象的無知而已。風災之後,政客為了「卸責」而對氣象局的「究責」之說,即屬此流。

至於氣象預報的表達方式是否「貼近民眾」,這其實是一種個人主觀意識的判斷。畢竟氣象局是一個專業的氣象觀測機關,而不是一個宣傳機關,自然不適合像某些媒體一樣誇大其辭。如果下次災情預測得太過,相信民眾的觀感照樣不佳,也許監察院又會以「妖言惑眾」為名再來一回糾正了。

在重大的災難過後,檢討是絕對有其必要的。但是如果倒果為因,將基層的公務員的人頭做為政客謀事無方的祭品,那就說不過去了。氣象局以這種「不貼近民眾」的方式預報了幾十年都沒事,這次重災導致民怨沸騰了,就突然成了罪魁禍首。說來說去,這不就是一個人頭,而且是極其廉價的人頭。

也許吳榮德的退休真的和監委的約談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是監委一句「這也是一種專業傲慢」,沒關係也變得有關係了。

仔細想想,讓吳榮德退休的原因太多了,監察委員們實在不必自抬身價,硬是認為自己的調查「逼退」了他。如果為了一個工作,讓自己在即使面臨母喪的時候還是必須堅守崗位,這難道不是一個打擊?不是一個離開的原因?

而報導此事的媒體沒有責任嗎?風災期間用各種方法明示暗示氣象局的預報不準確,還不對等地拿氣象和CNN對照,挖苦氣象局的準確度連CNN都比不上。一個是政府的氣象監測單位,一個是媒體,職責根本不同。如果這些媒體真的要讓人看得起的話,應該在新聞的專業上把自己拿去跟CNN比,而不是拿氣象局跟CNN比。

現在吳榮德真的退下來了,我們的媒體又在做什麼?記者訪問氣象局預報中心的預報員:「主任被批是專業的傲慢,你們怎麼看?」你叫受訪者如何回答這個問題?說不同意,這工作過要不要做?說同意,要他怎麼面對退下來的老長官?請注意,監委的批評也是有前提的—「若如媒體所言」。但現在媒體在這些矛盾中尋找新聞題材時,自己卻置身事外了。

吳榮德離開氣象局的崗位,不僅是氣象局的損失,也是整個社會的損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沒有看到什麼「專業的傲慢」,倒是看到許多「不專業的傲慢」。這些傲慢來自於政客、監委、媒體,還存在於許多惋惜聲中—發聲的人也許已經忘了,自己也曾是逼退吳榮德的一份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狐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