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公司的朋友因為拓展新的業務,本業之外又成了一家新公司。我們笑說,他們現在可是成了多角化經營的「集團企業」了。

他連忙說:「你們就別虧我了,說得我好像是個大財團似的。是不是集團根本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有沒有實實在在經營啊!像我之前待過的那家公司,不也算是個集團企業嗎?那又怎麼樣呢?」

他說的那家公司,號稱是某集團下的關係企業。雖然看起來是家草創的小公司,但名義上有了個家大業大的集團撐腰,似乎就有了不同的身價。剛加入公司的時候,朋友還是個年輕小夥子,也沒有太多的社會經驗,不清楚公司大小意義何在,只知道努力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事。

看來那家公司的老闆對我朋友也有幾分賞識,在找他談話的時候,特別慰勉了幾句。言談之中又掏出自己的名片晃了一下,上面最明顯的頭銜是某某集團「總裁」,除此之外還列出一串關係企業的名單。為了容納所有的內容,普通名片大小的正反面都用上了還是不夠,只好設計成摺頁。打開之後便見洋洋灑灑,甚是壯觀。

老闆歛起平日嚴酷的表情,擠出一點難得見到的和善,指著名片上密密麻麻的字對我朋友說:「你看,這些全都是是我的公司。跟著我是不會錯的,只要你肯好好幹,未來我絕對可以讓你賺得飽飽的。」

剛加入公司的朋友還不太能理解「賺得飽飽的」是什麼樣的概念,只是聽得一楞一楞地,連該怎麼答話都不知道。那位老闆繼續說道:「現在你雖然只是個工程師,但是將來你一定有機會從副理、經理這樣幹上去,就算一路做到總經理也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夢想。

「而且我一向是很願意栽培年輕人的。你看我集團裡的這些公司,經營的人不都是我一個個培養出來的?我把他們拉起來後,自己就會慢慢退居幕後,好讓他們自由發揮。所以如果你可以配合我的計畫,我甚至會讓你有在公司『內部創業』的機會!」

涉世未深的朋友聽見老闆畫著一個接著一個的大餅,不禁有些暈乎乎的,走出老闆辦公室的時候,連腳步都變得不太穩。面對老闆的器重,他只有更加賣力,免得別人對自己的殷切期待落空了。

不過,在那家公司奮鬥幾年下來後,他卻慢慢發現那位「總裁」的集團企業還真有點奇怪。一般之所以稱為集團,一定是因為其中的公司們存在於某種特別的聚合關係,讓它們在團結在一起時能夠發揮比各自獨立時更大的力量。

而眼前這個號稱集團的組織卻完全不是這樣。譬如說集團裡的甲乙兩家公司,甲公司要賣產品給乙公司,乙公司卻不怎麼買帳,即使品質與價格相近,就是寧願買別家公司的貨,也不願用甲公司的。集團內的公司之間,不但沒什麼合作機會,連正常的聯繫都看不太到。

更特別的是,有集團內規模比較大的公司辦尾牙,雖然請了這位總裁出席,但別說是沒給他上台致辭的機會,整場晚會更是壓根連提都沒提到他。身為集團首腦,坐在位子上,卻像是讓人視若無睹的空氣一樣。

起初,朋友還以為這正是老闆「退居幕後」,讓集團內的每一家公司「自由發揮」的結果,但後來發現這好像並沒有那麼單純。這位老闆說的退居幕後,其實指的是「撤出資金」。而所謂給經營者自由發揮的空間,似乎也不是事實,各種干預未曾少過。所以很多人都不欣賞這位老闆的領導風格,一旦他失去了主導地位,根本就沒人想理睬了。

朋友提到這段故事的時候,神情也有點感慨。他嘆了一口長氣,慢慢地說:「如果是這樣的集團企業,就算有個好聽的頭銜,又有什麼意義呢?」

隨著經驗的累積,朋友逐漸看清了許多事,當然最後也離開了那家公司,離開了那個虛有其表的集團。事隔多年之後,他創立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公司,也和我們分享一些心得。

他早已明白,當年那位老闆對他說的「內部創業」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如果真的鼓勵創業,又哪有什麼內外之分?事實上老闆只是要求他具有創業的克苦耐勞,卻不希望他自己享有創業的果實。

而且朋友也了解,要是自己的公司真的成了那個集團的一份子,實在一點好處也沒有。集團的名聲每下愈況,列名其中不但佔不到便宜,還要分擔那些沈重而污濁的包袱。另外自己的想法和老闆也漸行漸遠,如果還沒創業就要先拋棄自己的理想,那麼創業的意義又何在?

「所以,事業無關乎大小,最重要的還是秉持著自己的初衷,按部就班地經營。如果連這都做不到,即使是有了個大集團的名字,還是虛得很啊!」朋友眨了眨眼睛說:「你看,詐騙集團不也是一種集團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狐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