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環保

即使我學的是理工,也自認為還算是愛護環境生態的人,但也不得不承認看到《假環保》這本書時感到的震撼。「環境保護」原本應該是一個科學性的議題,但因為和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所以受到的關注比一般性的科學議題來得廣泛,也附上了另一層道德的色彩。然而既屬道德問題就牽涉到是與非的價值判斷,另一方面,科學命題則必需建立在對事實的客觀陳述與系統性的邏輯推演上。如果在科學的論證上過不了關,價值上的判斷恐怕也難免有所偏差。經過仔細推敲之後便會發現,許多深植人心的觀念其實並非如此理所當然。

與其說《假環保》揭穿了許多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迷思,不如說它暫時脫去了環保大旗的道德外衣,用宏觀的事實根據讓人們自己重新檢視那些以保護環境為名的種種行為。在充份了解真相之後,我們才能以真正有效的實際行動來幫助這個所有人賴以維生的美麗星球。

書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抨擊「資源回收」的概念。大家普遍認為棄置、銷毀可用的資源是一種浪費,因而對於回收這些資源的舉動抱持正面的態度,但卻往往忽略了在回收這些資源時所付出的代價。如果為了以極低的效率重新利用某些物資,但卻因此要消耗更多的珍貴的物質與能源,還要花費許多額外的人力,這樣的回收是否還有意義?依照本書分析,只有金屬的回收是有價值的,其他像是紙張、塑膠乃至於玻璃,回收的結果其實都是敝大於利。

另外書中也指出,有些一般人對於環境和健康的風險觀念其實有很大的問題。像是大家視為洪水猛獸的戴奧辛(dioxin)其實並沒有什麼危害,而吃牛肉也不會增加罹患狂牛症的風險。但在媒體缺乏根據的臆測與渲染之下,反而少有人理性看待符合科學方法的歸納結果。反倒是大家都認為安全環保的廚餘堆肥與塑膠回收,卻是充滿了潛藏的危險。

還有一些觀念,雖然表面上符合環保精神,但從地球整體資源的使用與分配上則是完全錯誤的。例如限制塑膠袋的使用並無助於減少石油的消耗,因為其原料本來就是來自於石油提鍊過程中的剩餘產物,燒掉這些剩餘的產物和燒掉塑膠袋都不會對於環境造成什麼危害,但做成塑膠袋的石化廢料卻多了使用的價值;許多用來取代塑膠袋的「環保袋」,反而需要消耗更多額外的石化原料來製造。在一般觀念中需要消耗森林資源的免洗筷,其實可由廢棄的邊材製成,適度的使用其實是一種提升森林資源運用效率和減少廢棄物的好方法。用糧食製成酒精燃料取代汽油更是荒謬絕倫:地球上還有許多人都吃不飽,居然把食物拿去餵汽車,這只是突顯出全球經濟體制下的嚴重不均而已。

至於大家關心的暖化問題也有許多被誤解的事實。像是全球的溫度提高並不會讓海平面在短時間內明顯上升。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即使浮在海面上的北極海冰層完全融解,海平面也不會有絲毫變動。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周圍海域水面上升的原因其實是地層下陷,與暖化無關。而我們不論如何調高冷氣的溫度,也對阻止暖化毫無助益,因為這本不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

雖然許多促成環保的手段實際上並無效果,但許多知情的人卻故意隱瞞事實真相,讓更多不知情的人活在脫離現實的環保意識裡,說穿了,為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如果沒有以環保為名的正當藉口,政府就不會將稅金用在沒有意義的資源回收上,廠商就不能用回收舊品之名掩護浪費資源製造新品之實,甚至某些(公益)團體也不能以此名目號召免費或低價的人力物力,藉以開拓自身的財源。

然而作者告訴我們這些事實的目的,並不是要我們放棄對於保護環境的努力,反而是要我們拋開那些沒有效果、自欺欺人的形式,回到最初珍惜資源、避免浪費的自我期許和社會責任。環保不是不能成為一種道德號召,但要防止有人為了自己的現實利益,反而扭曲了它應有的崇高價值。

  • 作者:(日)武田邦彥
  • 譯者:蘇文淑 
  • 出版者: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7日初版
  • 我的來源:購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狐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