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活沙灘

上禮拜抽了幾天空陪老婆回了一趟在台南的娘家,順道又帶小傢伙們又去他們一直念念不忘的悠活兒童旅館住了兩天(雖然四個月前才去過一次)。儘管已是深秋時節,但溫暖的南台灣仍然感覺不到什麼涼意,天空依舊湛藍,白沙仍然在陽光下鋪陳著耀眼的色澤。從入住一直到退房,我們一步也沒有離開旅館,只是一家人單純地享受著輕鬆愉快的渡假心情。

雖然目標是位於恆春的兒童旅館,然而在來回的路上還是隨興地品嘗了一些平常沒什麼機會吃到的屏東在地小吃。說是隨興,就表示事前沒有計畫,走到哪裡就吃到哪裡。而因為時間不多,只能選擇一些三兩口就能解決的小吃。即使如此,還是嘗到了一些饒富特色的滋味。

我們停留的第一站是潮州。如果沒記錯的話,這還是我第一次來到這裡。從地圖上看起來,整個潮州鎮最中心的地點就是這個有六條路交會的圓環;當中的石碑上不是什麼英雄偉人的塑像,只放了幾顆直截了當說明當地特產的大型蓮霧。根據我粗淺的了解,幾家當地有名的小吃也都位於圓環附近。雖然這是一個位於鎮中心交通要衝的圓環,但畢竟規模比不上大城市裡的,即使有好幾條要道在此匯聚,卻看不到一個紅綠燈,只有連安全帽都懶得戴的阿伯和阿桑,悠閒地騎著摩托車穿梭在各線車道間。開車的人也都很有默契地放慢車速,呈現出一種沒什麼秩序的和諧狀態。


檢視較大的地圖

這一家「正老牌冷熱冰」就位在圓環邊上,對街還有另一家「潮州燒冷冰(阿倫冰店」,聽說賣的也是一樣的東西。我們會取此捨彼,並不是知道他們之間有什麼高下之別,純粹只是因為當時那家潮州燒冷冰沒有開門營業的緣故。

這碗冰端上桌時,我還不知道為什麼這冰要取個這麼特別的名字,等到吃了幾口之後,就了解到其中的妙處了。原來冰裡頭的料在覆上刨冰之前都是熱的,當與碎冰一起送入口中時,冷熱兩種感覺俱存舌上,雖然好似涇渭分明,卻又像是融為一片。所以若要體驗這種特別的口感,吃的速度還不能太慢,否則冷熱混合之後就沒什麼差別了。

我們點的招牌冰用料非常豐富,有燉得軟爛的紅豆、花生和大塊芋頭,還有嚼勁十足的小湯圓。除了這些一般冰品裡常見的配料之外,居然還有包著花生餡的大湯圓和甜糯米粥。尤其是那個大湯圓吃起來最特別,皮的外層都被冰凍到有一點硬了,內層卻還保有起鍋時的柔韌;至於內餡,居然還是熱的。

冷熱冰

冷熱冰旁邊有兩個小攤子,一家賣的是油炸的小點心,另一家則是賣烤玉米。老婆為了重溫兒時記憶中的滋味,在第一家攤子買了一塊白糖粿,但我還之前還真的從沒吃過。它的口感很像是麻糬,但外皮卻炸得酥酥脆脆,最外面再裹上一層白糖,是一道充滿傳統風味又具有特色的甜點。

另一攤的烤玉米用的是先煮再烤的方式。說實在的,講到烤玉米的話,我個人比較偏好那種從頭到尾都用烤的那一種,我覺得只有這種費工夫的方式才能烤出玉米的香味,也才能讓醬料的風味完全融入。但我不得不說這一家烤玉米的醬料實在非常獨特。它是以沙茶為底,帶著漂亮的紅棕色,厚厚地裹佈在整支玉米表面,剛烤好時就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煮過的玉米有一個好處,就是比較軟,就連一歲多的小雍也可以吃得津津有味,都吃成一張大花臉了還不肯放手。

烤玉米和白糖粿

接著我們又吃了圓環另一邊上的「大廟口旗魚黑輪」,這也是一家生意很好的店。門前兩口大鍋,一煮一炸;有關東煮的各色食材,也有用油炸的天婦羅。種類繁多,任君選擇。除了魚漿製品之外,他們的高梁酒黑香腸和糯米腸看來也是小有名氣,許多客人都有點。

繼續南下經過車城的時候,我們順道造訪了一間號稱是台灣最大土地公廟的「福安宮」。比起一般的土地廟,這實在是大太多了,光是主殿就有五層樓的高度,連一旁的金爐都起碼有三層樓高。這大金爐還有「自動點鈔機」的功能,只要把整疊金紙放在爐口,就會自動一張張「吸」進去了。


檢視較大的地圖

福安宮後有一整排攤販,其中以賣鴨蛋的居多。這裡靠近產地,鴨蛋物美價廉,大多製成皮蛋或鹹蛋販售,一百元就可以買到二十顆左右。其中的「碳烤鹹鴨蛋」風味很特別,其他地方也很少見到,值得一試。

鴨蛋攤販

另外當地還有一種被稱為「綠豆蒜」的小吃。雖然被稱為綠豆蒜,裡面卻沒有任何大蒜的成份,用的是去殼的綠豆仁以糖熬製而成。一粒粒黃色的綠豆仁在深色的糖漿中,看起來就像是浸泡在醬油中的蒜末一樣,大概就是它得名的原因。

綠豆蒜可以加冰食用,也可以吃熱的。我們先在福安宮旁的小店吃了一碗綠豆蒜冰,任選三種配料只要三十五元。不過同行的小姨子認為過於甜膩,憑著記憶帶我們又找到了一家更有名的「黃家綠豆蒜」,於是我又在那裡花了三十元吃了一碗不加配料的純綠豆蒜冰。相較之下,黃家綠豆蒜的顏色較淡,透著像是琥珀般的顏色,吃起來得確較為清爽。

綠豆蒜

 

最後一天回程的路上,我們在靠近枋山一處屏鵝公路上的休息站餐廳吃午飯。這家小餐廳裡既有萬巒豬腳、里港扁食,還有客家粄條,坦白說我也不知道這些有名屏東美食是不是道地(事實上也沒真的吃過道地的),但是剛好肚子覺得有點餓,再加上附近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看見有吃的就進去了。

豬腳和台北的比起來,味道較淡。除了腳掌之外,還有一些蹄膀的部份,所以肉比較多。吃的時候搭配一種蒜味很濃的特製沾醬,稠而味甜,是典型的南部口味。整體來說,味道還可以,而且沒什麼肥膩感,但是肉質略嫌乾澀了一些。

扁食和我們在台北吃的餛飩口味也不大一樣,同樣比較甜一點。肉餡還加了韭菜,吃起來頗有特色。乾粄條上面則是澆滿了五花肉丁,配上韭菜和豆芽盛在深盤子裡,看起來就是一道可以讓人飽足的美食。厚而窄的粄條很有咬勁,滷肉也香,當作主食是不錯的選擇。

豬腳、扁食與粄條

渡假的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就匆匆結束了。吃東西本不是旅程的重點,只不過多方體驗、隨手記下而已。等到將來有空,一定還要再來多感受一些南台灣溫暖的風土人情,就像那裡讓人覺得舒適爽朗的天氣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狐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