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市場

在正式進入主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棟外觀看來色彩繽紛的建築物是什麼?

它是公館的水源市場。你猜對了嗎?

對大多數人來說,市場的印象大多是陳舊、吵雜、潮溼、悶熱、陰暗、異味的綜合體,難得有像水源市場一樣,至少還算是位在一座稱頭的大廈裡面的。不過許多台北人記憶中的水源大廈,應該也上了年紀,早已披上一層黯淡的色澤,怎樣也和亮麗的色彩扯不上關係才對。

不過最近這棟老大廈的內外卻進行了一連串的翻新工程。先是去年的時候,位於一、二樓的水源市場內部大整修,還裝設了空調,從此以後不管是在裡面買菜還是吃小吃,都比以前舒服多了。

前一陣子,整個水源大廈的外部開始被鷹架和帆布包覆起來,一副又要大興土木的模樣。還好市場照常營業,我們還是經常跑去那裡的小吃攤打打牙祭。沒有辦法,水源市場裡多的是美味又廉價的食物,我們的味蕾實在很難長期抗拒這樣的誘惑啊。

鷹架和帆布終於在上個禮拜拆除了,露出新面目的水源大廈帶來了驚喜的感覺。原先歲月長期累積下來的灰暗被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大膽而鮮活的色調,明亮的幾何圖形營造出馬賽克風格的現代感。到了晚上,加上燈光的陪襯,又是一種不同的風味。

從羅斯福路的大門走進水源市場,小吃攤集中在一樓的右半邊。這家名字就叫「古早味」的攤子就在小吃區最中心的地帶,只要稍微逛一下就很容易找到。

水源市場有裡幾家比較大的攤子還設有專門的內用區,例如祥記和陳師傅麵食,其他的大多是在走道上擺上桌椅就做起生意了。雖然沒有寬敞舒適的店面,不過這種在人來人往之間大快朵頤的感覺,倒更有一番市井小吃的風情。古早味也是一個這樣的攤子。

水源市場古早味

這裡的招牌菜是「古都意麵」,這也是我和朋友們常點的一道主食。意麵有分乾湯兩款,我們平常點的以乾麵為多。和一般麵條不同的地方,意麵看起來的顏色較暗,煮好以後呈現出一種自然的蜷縮狀態,有點像是燙過的頭髮。吃起來雖然沒有太大的嚼勁,但卻容易吸附醬汁,形成一種均勻而豐富的滋味。

至於為什麼叫「意麵」呢?聽說是因為製麵的過程中不加水,只有用蛋,所以麵團的硬度特別高。而在沒有機器的古早時代時,麵團都是用人工揉製的,這些師傅為了對付結構紮實的麵團,也只得花上更大的力氣,一邊揉麵還一邊發出「噫!噫!」的聲音幫助出力。所以這需要用力的「噫麵」後來就變成了人們口中的「意麵」。雖然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但我很喜歡想像那一幅製麵時的生動畫面。充滿力道和節奏感的聲音,該像是一首豪邁的民謠。

意麵淋上肉燥,再灑上一把芹菜末就上桌了。這裡的肉燥因為要拌麵,所以切得比較碎,散發出濃郁的五香味,嘗起來還真的有一種古早的感覺。同樣的肉燥淋在白飯上,加上一片醃漬黃蘿蔔,就是一碗讓人味口大開的傳統風味滷肉飯。

古早味的滷肉飯和乾意麵

這裡的小菜也是充滿古早味的。其中我每次都要點的就是他們的脆皮豆腐了:炸得香脆的外皮下包裹著軟嫩的內容,沾上醬油膏和蒜泥之後,便是可以在口中翻滾的美味。炸叉燒肉和料多味美、搭配獨特香甜醬汁的五香雞捲同樣是絕佳的佐餐小菜。不喜歡油炸的話,切幾盤豬下水也是不錯的選擇。

幾個一道去的朋友之中,有人對麻油炒豬肝特別情有獨鍾,所以這裡一系列和麻油有關的料理之中,就屬這一道最常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的確,麻油、豬肝、紅鳳菜是一種饒富特色又讓人吃不膩的組合。附帶一提,水源市場裡有好幾攤都有麻油炒豬肝這一味,做法相似但各有特色,至於何者為優,就要看食客自己喜好的口味如何了。

古早味的小菜

根據我的觀察,很多古早味的顧客都是這樣點菜的:一碗白飯、一碗清湯、一碟炒青菜或燙青菜,還有最後不可少的是一條紅燒或乾煎的魚。有一次我也照這樣點了一次。表面金黃香酥的煎魚和翠綠的現炒青菜,就是一種沒有太多文飾的天然風味,白飯清湯也是如此。我忽然在鬧市中嘗到一種寧靜的幸福,在嘈雜之中也可悠然獨享。看來我絕對不是第一個嘗到這種滋味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狐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