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日前逛朋友的部落格,裡頭特別提到了那篇文章就是她在北投圖書館(其實是台北市立圖書館的北投分館,不過這名字實在太長,姑且稱之為北投圖書館吧)裡頭寫的。這是一座我一直很想親臨造訪的圖書館,但因為地處偏僻(如此形容,好像有點市中心本位主義作祟),所以一直停留在「心嚮往之」的階段。看到她在館裡悠閒地發文,心中不禁湧現出羨慕之情。

於是,上週末就趁著家中妻小回娘家度假,得以暫時擺脫牽絆之際,獨自去了一趟北投。這一趟沒有安排個地熱谷之旅,也沒有順便洗個溫泉,就純粹只是為了北投圖書館而去。

北投圖書館之所以在台北市立圖書館中的眾多分館中如此知名,就是因為它的建築實在太有特色了。整座圖書館是以「綠建築」的概念設計興建的,著重於與周圍生態的和諧共存,以及對環境資源的永續利用。至於這種概念落實的細節,我就不在此贅述了,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觀台北市立圖書館的網站,那裡有詳細的介紹

從捷運的新北投站下車後,我就依循地圖上的指示,沿著北投公園旁的中山路往前走。不過靠捷運站這一側的公園正被工地的圍籬封了起來,我開始有點擔心,該不會這麼到楣,難得來一趟卻碰到施工封館吧?這時候有一個帶著小朋友的媽媽叫住我說:「先生不好意思,請問附近有個圖書館在哪裡?」我只好尷尬地對她笑了笑:「我也正在找呢!」

但我馬上就覺得這個回答實在太瞎了,於是又補上了一句:「那你們在這裡等一下好了,我找到了再回來告訴你們。」

我瞄到了小朋友眼中有點失望的神情,所以加快了腳步,應該說是改用跑的吧,總算在前方圍籬的缺口遠遠望見了圖書館。然後再跑回來告訴他們:圖書館就在前面。媽媽欣喜地向我道謝,小朋友臉上的失望也轉為期待。不管今天的圖書館之行如何,至少先做了一件讓人愉快的好事。

北投圖書館就藏身在北投公園裡。說是「藏」還真有幾分道理,雖然比起其他的市圖分館來,它算得上是又高又大的了,但以原木為主體的建築,融入蓊鬱的喬木林中,一點兒也不突兀。

圖書館的正面看起來倒很樸素,矮矮的石製招牌看不到什麼氣派,卻另有一種低調的親切感。

image

但朝北的背面就是完全不同的感覺了。大面積的落地窗與木造的迴廊打造出一種獨特的風味。利用地形上的落差,背面比正面要高出一層樓。整個地下室也能充分地利用自然光線。

image

建築的內部則是用鋼架搭建出立體的空間感。

image

不像其他圖書館裡擺滿了讓人感到壓迫感的書架,這裡主要藏書區的書架都只有齊胸的高度,配合整體的建材,一樣也是以原木製成。不管在哪一個角落裡,都可以從沒有遮擋的視線看到窗外的美景,也讓室內充滿了陽光帶來的明亮。

image

主要作為兒童閱覽室的地下室則是以較淺的木色作為基調,配合良好的採光,完全沒有陰暗的感覺。

image

如果在室內看書看得累了,還可以移到戶外的迴廊透透氣。享受著初秋微風的吹拂,在和煦的陽光下展卷酣讀。或是俯瞰腳下北投公園的綠意,諦聽北投溪裡的潺潺流水。

image

image

內外逛了一圈後,我又回到了室內的開架閱覽區。書架之間安排了許多像這樣的別緻座位,恰容一人窩在其中。當然啦,如果不嫌擁擠,要當情人雅座也未嘗不可。為了節省電力,書架上的檯燈都可以由讀者自己控制,用之則開,不用則關。

image

我從書架上取了一本《丁文江畫傳》,就坐在這個座位上讀了起來。丁文江何許人也?可能現在已經鮮少有人知道了。他是民國初年的一位地質學家,不但在中國的地質與礦業探勘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同時也對當年社會的現代化與科學化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後來他是在湖南探勘煤礦時死於煤氣中毒。我仍然記得,年少讀胡適的《丁文江的傳記》時,心中所感受的澎湃。

同樣是學科學出身,我也難免有些今昔之感。我們這一代儘管觀念已經進步很多,學習的條件與前輩們亦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卻少了許多在當年困厄環境下追求理想的性格。想做科技新貴的多,矢志貢獻社會的少。然而科學的功用絕非如此狹隘。就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之餘,科學不也可以結合美學與關懷,幫助人們珍愛自己的環境,乃至於擴大對於社會的體貼與包容嗎?我在北投圖書館中不覺掩卷深思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狐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